中国如何利用大数据应对空气污染-BreatheLife2030
网络更新/中国北京/ 2021-03-15

中国如何利用大数据应对空气污染:
中国正在使用先进的数据和监测工具来推进空气污染

沧州市的试点项目旨在通过一个平台利用这些大数据,该平台可以检测空气污染热点,并通过应用程序将信息发送给执法人员。

中国 北京
形状 创建了素描。
阅读时间: 4 分钟

马特·惠特尼(Matt Whitney)和胡琴(Hu Qin)

  • 尽管是短暂的,但在改善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的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。
  • 五年后,中国政府启动了一项全国行动计划,以监测空气质量并收集数据。
  • 沧州市的试点项目旨在通过一个平台利用这些大数据,该平台可以检测空气污染热点,并通过应用程序将信息发送给执法人员。

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采取重大行动来改善空气质量。 人们对空气污染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表示担忧,并且在这座城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时,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污染活动的措施。 赛前淘汰了300,000万辆高污染车辆,停止了主要建筑活动,并关闭了数百家工厂和发电厂。

这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变化。 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与去年相比提高了约30%。 即使是这种短期改善也带来了显着的健康益处,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受到这些限制,其数量有所下降。 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.

尽管这些措施是短暂的-奥运会后放宽限制,空气质量很快恶化-但表明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是有可能的。

五年后,中国政府发布了一项国家行动计划,宣布了“反污染战”。 这引入了一系列新措施,包括更好地规范污染活动,从人口稠密地区迁出工厂以及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阻止农业燃烧。

这些措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。 在35年至2013年期间,中国北方污染严重的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了2017%。这代表了巨大的进步,但今天的中国空气质量仍然存在很大问题。 2.5年,中国细颗粒物(PM57)的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017微克,几乎是每立方米的六倍。 世界卫生组织 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限制。 室外空气质量差导致 1万人死亡 每年在中国各地。

由于已经采取了最简单的措施,进一步的改进将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。 有效地瞄准未来法规需要有关空气污染源的可靠数据,并通过强有力的执行予以支持,以确保遵守任何新法规。

为此,中国政府已经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监测仪的覆盖范围。 从2012年到2020年,中国的联邦监察站数量几乎翻了三倍。 661到1,800。 通过数千个监测站进行管理和资助 地方政府。 现在的问题不是数据的可用性,而是知道如何最好地使用它。

为了帮助挖掘这些数据的全部潜力,已在沧州市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,沧州市是一个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,人口超过7万人。 该试点项目由环境保护基金(EDF)与北京环甸环境大数据研究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,结合了多种空气质量数据来源,以帮助北京市监管机构执行空气质量法规。

在去年启动该项目之前,城市执法人员将对城市的建筑,工业和商业场所进行随机抽查,以确保遵守空气质量法规,就像食品安全人员可能会去餐厅检查其清洁度一样。 这是低效的,只有6-7%的站点访问导致侵权被检测到。

今天,该团队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平台,该平台可以吸收实时数据以绘制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图。 它使用安装在50辆出租车上的移动仪器“填补了固定的政府监控站之间的空白”,每天出租车之间的平均距离为5,000公里。 每台仪器每3秒钟进行一次测量,从而获得了大量数据,并且可以实时查看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。

出租车监控系统的空间覆盖范围。 图片:清洁空气基金

出租车监控系统的空间覆盖范围。 图片:清洁空气基金

该平台将所有这些数据汇总在一起,然后自动检测污染热点,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将该信息推送给执法人员。

结果令人震惊。 在新平台启动后的三个月内,执法人员在对热点的访问中有70%发现了排放源,这是以前的随机方法的10倍。 现在每个月都会向检查人员报告400多个热点,并且随着系统的继续测试,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改善。

这清楚地证明了超局部空气质量监测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,以及其支持有针对性的空气质量执法的潜力。 该系统具有可复制性,可以帮助中国和世界其他城市解决缺乏执行空气质量法规的能力。

它还显示了投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的价值,这显着地 世界上一半的国家政府失败 去做。 由于全世界90%以上的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气,每年因此而导致4.2万人过早死亡,各国政府必须紧急唤醒空气污染问题,并投资可帮助他们解决该问题的技术。

尽管北京为奥运会采取的措施是暂时的,但它们为中国政府随后的行动铺平了道路,并表明一旦减少了污染活动,空气质量将如何改善。 数据分析的进步可以告知政府应将重点放在哪里,并帮助监管机构实施政策。 净化空气的好处是值得的:它可以使当地的健康状况立即得到改善,并直接减少造成气候危机的污染活动。

交叉发布自 世界经济论坛